學術分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前沿技術論壇通知(第三期)

發布者:何睦發布時間:2021-09-06浏覽次數:940



第三場主題:中醫藥抗感染性疾病機制研究前沿論壇




會議時間


2021年9月6日  13:00—16:00

會議形式


網絡直播

主辦單位


中國中醫科學院

直播二維碼

會議日程

前沿論壇之“解讀中醫藥原理的前沿技術”(第三期)将采用網絡直播形式,連續舉辦多場,每場将邀請相關領域的學術大咖為大家解讀新技術新方法的最新進展及應用,敬請關注。
主持人

王毅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形态實驗室主任

會議議程

13:00-13:10

楊洪軍主任 緻辭

13:10-13:50

楊亮:南方科技大學  教授

主題發言: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被膜感染與防控

13:50-14:30

羅大海:南洋理工大學  副教授

主題發言:RNA病毒複制機理與抗病毒免疫機制的研究

14:30-15:10

進:南昌大學基礎醫學院  教授

主題發言:基于結構生物學和人工智能的中藥現代化

15:10-15:50

鄧音樂:中山大學  教授

主題發言:群體微生物學與抗緻病毒力抗菌藥物

15:50-16:00

總結、讨論并公布下一場主題,結束



專家介紹


圖片
報告人介紹
楊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教職、生命科學學院助理院長,兼任新加坡國家級卓越研究中心新加坡環境生物工程中心公共衛生中心實驗室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任教授,廣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深圳市海外引進高層次人才,教育部青年特聘專家,20192020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主要研究細菌生物被膜形成機理、耐藥機理、緻病菌-宿主相互作用以及新型抗生素研發。在Lancet,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Signaling,Nature Protocols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60多篇,論文被引用超過9000次,H-Index 47 (Google Scholar) 。現為美國微生物學會的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雜志、愛思唯爾集團的Biofilm雜志以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雜志的編委。
報告摘要
細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引發院内感染和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被膜中存在大量細菌分泌的膜基質(蛋白、多糖以及核酸),能夠有效的抵抗宿主免疫系統的進攻和減弱抗生素的殺菌功效。通過結合比較基因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我們闡述了銅綠假單胞菌在不同院内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相關感染)中的适應性進化和緻病機制,揭示了細菌群體感應及c-di-GMP信号通路在銅綠假單胞菌對抗生素耐藥和毒性因子釋放中的調控機理。通過構建攜帶藥物靶點的報告基因菌株對天然藥物及合成藥物化合物庫進行高通量篩選,我們開發了一系列新型抗生物被膜和細菌毒性的化合物。
圖片
報告人介紹
羅大海,20199-至今任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副教授;20139-20198月任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助理教授;20105-20139月就讀于耶魯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後;20028-20107月就讀于南洋理工大學, 生命科學院,先後獲得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病原與宿主之間的互作,主要關注RNA病毒與人之間的互作,主要研究RNARNA-蛋白質複合物的分子生物學。主要包括:病毒RNA生物發生的完整和動态觀點以及系統研究細胞内緻病RNA的傳感和應答。運用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結構和在體實驗等方法來研究緻病RNA物種的生物發生和宿主的對抗防禦機制。
報告摘要
蚊媒黃病毒是一類陽性單鍊RNA病毒,其複制位點發生在内質網膜上的複合物中,包括非結構病毒蛋白 (NS) 和宿主輔助因子,其中許多成員如登革熱病毒 (DENV) 、日本腦炎病毒 (JEV) 、西尼羅河病毒 (WNV) 、黃熱病病毒 (YFV) 和寨卡病毒 (ZIKV) 為常見的人類病原體。研究發現, NS2b-NS3蛋白酶、NS3解旋酶、NS5甲基轉移酶和NS5 RNA依賴的RNA聚合酶等非結構蛋白在病毒複制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望成為新的藥物作用靶點。有趣的是,最新報道的有效抗HCV藥物的作用機制即直接靶向病毒NS蛋白NS3, NS5aNS5b,為了更好地了解病毒RNA複制的分子基礎和分子組成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深入研究病毒複制的分子機制,其中關于RC病毒成分的結構和功能研究對開發特定的抗病毒藥物和抗傳染性黃病毒疫苗具有重大意義。
圖片
報告人介紹
張進,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青年項目,南昌大學基礎醫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主要緻力于離子通道和GPCR的結構和基于結構的藥物研發。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Nature2篇)、PNAS2篇)、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Bulletin等論文多篇。
報告摘要
中藥是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與疾病的鬥争積累的醫藥瑰寶和财富,在治療各種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精神類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謝疾病中都發揮着很好的療效。我們拟利用人工智能和結構生物學等現代化手段對中藥進行藥理學和分子機制的研究,用“世界性的語言”讓人們認識中藥的魅力和效果,使中藥走向世界。利用人工智能和結構生物學技術世界上首次發現中藥單體紫草素等多種中藥活性單體能夠有效的抑制新冠病毒,并且解析了紫草素和主蛋白酶的複合物高分辨率結構,同時,紫草素還是非常廣譜的冠狀病毒候選分子,對于SARSMERS等冠狀病毒同樣有效,能為目前和将來可能出現的疫情儲備更多的藥物。
圖片
報告人介紹
鄧音樂,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廣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兼委托負責人,1997-2004年就讀于南開大學并先後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群體感應、胞内信号傳導及緻病機理、新型抗菌藥物研究等。在Chem Rev, Nat Chem Biol, PNAS, ISME J,  Environ Microbiol, MPP, Mol Microbiol, ApplEnviron Microbiol, AAC 等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近50篇。申請國際發明專利7, 授權3;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8, 授權20項。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973子課題、深圳市基礎研究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
報告摘要
微生物群體感應通訊系統和胞内環二鳥苷酸信号系統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群體微生物學中的重要研究領域。群體感應通訊和環二鳥苷酸信号均在病原菌緻病基因表達、生物膜形成以及緻病毒力調控等方面起關鍵作用。因此,幹擾或阻斷群體感應通訊與環二鳥苷酸信号傳導成為新的一種抗菌策略,具有廣闊的潛在應用前景。本課題組多年來圍繞病原菌群體感應、信号傳導、緻病機理與新型抗菌藥物研發等科學問題開展研究。鑒定了多種新型群體感應信号并解析緻病毒力調控機制,設計并制備了多種新型抗菌化合物。我們的系列研究成果,不但豐富了病原菌緻病毒力調控機制理論,并為我們研制避免産生耐藥性的精準抗菌藥物奠定理論與應用基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