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2022年3月5日下午18:30,我院學生會在b13-105教室舉辦了讀書分享會活動。
活動期間,來自中西臨211班的許承佑、潘春蘭、中西臨212班的楊贇、李立志和中西臨213班的曾耀霖、宋執鑒同學向我們分享了他們各具特色的讀書感悟。
首先,許承佑同學從《鄉土中國》說起,通過鄉土大體格局和與城市的橫向對比由小及大的反映中國的時代變化與革新。期間,許同學抛出一個問題:我們是否能記得鄰裡的姓名?大部分同學都給予了否定的回答,于是,許同學向我們分享了他記憶裡的鄰居。最後他提到,“從鄉土講中國,不可謂之不妙”,調動了同學們對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思考。
接着,潘春蘭同學用《消失的13層台階》裡撲朔迷離的曲折劇情,引起了同學們對法律的思考:人性的多面性允許人們逾越法律嗎?她對此做出解答,認為法律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武器,并肯定不斷完善的法律對管理社會的重要性。
接下來,楊贇同學通過《中國共産黨簡史》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中國共産黨發展的挫折和奮進,并由此提出享受當今社會的美好生活的當代青年,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中國共産黨的美德,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曆史責任。
李立志同學通過閱讀《史記》感悟到,學長補短、以史為鑒、揚己之優、避己之劣才是其給予我們的寶貴财富,而其内容真實與否以及其中記載的人物的性格色彩不應成為我們聚焦的點。讀史使人明智,李同學的這番感悟正是明智的表現。
曾耀霖同學向我們分享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本書作者也提到這不隻是寫給孩子看的書,這本書作為很有深度的心理療愈讀物,也給了曾同學治愈和感觸。曾同學通過書中故事和列舉的各種不幸的原生家庭的人群提出了我們應該在艱難環境下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态面對生活,這份治愈的力量也感染到現場的各位同學。
最後,宋執鑒同學簡述了《霍亂時期的愛情》裡的曲折故事,在霍亂的時代背景下的愛情終究是以悲劇收場。宋同學提出關于愛情的看法:愛情豈是天生天長的無暇美玉,而大概率應是飽經滄桑和磨砺的金石。我們終将在别人的感悟和親身的體會中更深入對愛情的理解。
各位中醫學子們在精進專業知識的空閑時間裡,通過閱讀優秀書籍獲取對社會、對曆史、對人生的感悟,并在交流中獲得新的思考,讓我們攜手并進、勤于閱讀,讓生命綻放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