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醫人”丨我與馳援蘇州教師“雲端”面對面

發布者:張豔梅發布時間:2022-04-19浏覽次數:196

 417日上午,學院學生骨幹與馳援蘇州抗疫的10位黨員教師線上相約,開展“戰‘疫’中醫人”——我與馳援蘇州教師“雲端”面對面活動,以“雲端”連線形式,感受老師們突擊馳援行動背後的初心使命。

▲ 趙敏老師

“中共黨員、醫學院校教師、醫務工作者,每一個身份都使我充滿使命感”

Q1:為什麼疫情來臨時會毫不猶豫選擇去支援蘇州,做志願者?

我的很多老師、同學、同門在上海疫情需要支援的時候就已經去了,有的去方艙,有的采集核酸,這次蘇州需要支援,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一名醫學院校教師、一名醫務工作者,三重身份,每一個身份都使我充滿使命感,想和大家共同戰鬥。并且在南京多次核酸采集的經驗,也為我這次報名支援蘇州堅定了信心,蘇州和我們同氣連枝,共同對抗病毒,早日控制疫情也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章轶立老師

“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都能解決”

Q2:對老師們來說,這次志願工作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您是如何克服的?

目前蘇州周邊城市疫情處于高位流行,蘇州地區也已經連續出現多例新冠肺炎陽性感染者,社會面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潛在風險,可以說防控形勢異常嚴峻,防疫工作的難度和強度非常大。面臨較為複雜的客觀情況,目前屬地的安排和照顧還是很到位的,我們南中醫教師隊伍也形成的臨時黨支部,在組織的有序領導下,全隊上下保持統一的思想,隊員間也都互幫互助,互相提醒,擰成了一股繩,同時學校、學院層面也都是我們的大後方,做了很多協調保障工作,我想在這一切基礎上,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都能解決。

▲宋宇塵老師

   這次支援蘇州核酸檢測采樣工作明顯感覺到工作量和工作強度很大,每天采樣5-6小時不停歇,早上要四點多起床,非常考驗體力,因為長時間穿隔離服戴口罩有幾位老師出現了皮膚過敏的情況。另外,各個采樣點的具體條件也不同,一些采樣點的設置仍然存在病毒感染風險。我想,我們作為南中醫的黨員教師代表來做支援工作,要有不怕苦的精神,更要做學生的榜樣。随着日程推進,大家明顯感覺更加勞累,但我們志願者之間相互鼓勵,又有來自學院其他領導老師的關心,蘇州疫情也逐漸平穩,所以我們有信心堅持完成接下來幾天的工作。經過17日晚的感控培訓,我們也在采樣工作的同時幫助各采樣點志願者通過改善流程、設施等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我們很高興能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是有意義的。

▲ 陶偉偉老師

“最大的感受是不敢喝水”

Q3: 抗疫的日常工作是怎樣的?

工作安排其實是比較緊張的,早上4點起床,整理好之後彙合,隊員根據安排分組到達各個社區,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過程中不能有一絲馬虎,要保證信息登記的準确性,保證采集的有效性,要照顧到社區居民身高的差異性,去調整采集核酸的姿勢動作,最大的一個感受是不敢喝水,怕因為上廁所耽誤進度,所以從6:3011:30都沒有喝水,下台之後狂喝了好幾杯水。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Q4:本輪疫情和之前疫情有什麼區别?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些日常防護注意點

病毒傳播更快、無症狀感染者多,導緻本輪疫情累計感染人數創新高、涉及地區廣。建議大家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外,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保持安全距離,少去人員密集場所。同學們在宿舍,要保持室内清潔衛生、常消毒通風、保持個人衛生。配合落實疫情防控政策,比如積極配合流調、積極參與核酸檢測,積極配合掃碼、測溫、查驗。要注意個人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發熱、幹咳等症狀一定要主動就醫、及時報告。防疫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 姜茗宸老師

家人的支持,是我要努力營造一個更健康、更安全的世界的動力。

Q5:家裡人對自己支援抗疫的态度?

記得414号看新聞提到了蘇州疫情,15日的淩晨,就接到通知需要去支援,其實并沒有什麼驚訝,隻是看了看旁邊的熟睡的夫人,心裡有些不舍也不想看到她失落的樣子,本來答應明天陪她去做産檢,是要食言的了。把具體情況彙報了一下,能感覺到她心情十分複雜,驚訝,失落,擔心,寬慰,短短的幾分鐘我能從她言語中感覺到這樣的過程,驚訝任務的突然,失落說好的陪伴,擔心支援時我的健康,最後寬慰我不要擔心她和大寶的檢查,自己去也是沒問題的,其實在近1年的反複疫情中,作為中國共産黨員,夫人由于身體情況未能參加一線工作,但一直非常支持我完成支援的工作,經常督促我完成支援任務要積極要認真,也替她完成一份共産黨員的使命。

母親看着我們出征前的照片說兒子長大了,能為國家做貢獻了,同時叮囑要“聽從指揮,表現出優秀的黨員風範,媽媽很驕傲!”

總之,我要感謝,感謝家人對我的支持,感謝夫人堅強的内心,感謝将要來到這個世界的大寶,是我要努力營造一個更健康、更安全世界的動力。

▲馮慧老師

每個人的堅守與配合,是最溫暖、最感人的事情。

Q6這段時間裡有發生過令人感動的事嗎?

“疫情常态化”形勢下,每個人的堅守與配合,是最溫暖、最感人的事情。這次支援蘇州核酸采樣工作常是清晨5點多開始,春末夏初的蘇州清晨,空氣還略有些涼意,然而常常四五點鐘,檢測點的市民便已經排滿了長長的、且井然有序的隊伍。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警察等也都早早到位。大家都默契地配合着,從清晨到夜晚,讓我們每天的采樣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位志願者說,今年他從2月份開始當志願者,一直到現在,志願者成了他的本職工作。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微笑中帶有些許的無奈,讓我感受到了他真心的付出與真情的流露,“失業”估計是他此時最期盼的事情吧。在這場全民皆兵的“戰疫”中,每個人都在為抗疫默默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更加溫暖而有力量!期待疫情早日過去~     

▲ 孫東東副院長

責任擔當、大局意識、做好防護、勤學本領

Q7:對在校同學們的寄語?

責任擔當:同學們現在是醫學生,以後都是要做“大夫”的,希望大家能夠肩負起責任,牢記《大醫精誠》中的教誨,“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我相信社會需要的時候,你們也會站出來;

大局意識:目前學校仍處于嚴格的封閉管理狀态,希望同學們能夠服從大局,遵守學校的各項防控要求,服從管理;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在網上可以多傳遞一些正能量;

做好防護:封校期間,大家要互相監督每天的體溫監測和核酸檢測,每個人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防護人;

勤學本領:雖然目前都是線上課程,同學們也不能耽誤了學業,可以利用網絡學習的優勢培養自己的時間觀念,夯實學業基礎,為以後奉獻社會打下基礎。

▲ 張宏如副院長

  希望同學們做到兩點:一是服從大局,二是學好知識,做好這些就是在為疫情防控做貢獻。我們每個人把自己的事情都做好,那麼疫情肯定能盡快平穩下來,我們也能盡快地線下見面。

  本次“雲端”連線使同學們更進一步了解一線抗疫工作的艱辛,也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生動的思想政治課,勉勵中醫學子以積極參與馳援蘇州抗疫的師長為榜樣,樹立大局意識,肩負醫學生責任和使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踏實的态度投入到日常學習中,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連線同學的感悟

  有幸連線采訪前往蘇州支援抗疫的老師們,當問到為什麼會毫不猶豫地前往蘇州時,趙敏老師告訴我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護人員,肩負着為人類健康奉獻的使命感,這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選擇。讓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醫學生,我也有我的使命,将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會像老師們一樣毫不猶豫地走在前線。正如孫院長所囑托,作為醫學生的我們,應該牢記大醫精誠的精神,做好自身防護,學好專業知識,在未來像老師們一樣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我相信,在老師們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終會散去,我們終将迎來勝利。”

——劉頁

“連線采訪讓我感觸非常深。張院長最後叮囑我們,一要服從大局,二要學好理論知識,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服從組織的安排,這就是為疫情防控做貢獻。這番話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醫學生、一名未來醫生的責任與使命,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都會帶着老師們的教誨做得更好!”                               

——王笑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