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 | 探尋紅色足迹,赓續百年薪火——杏林築夢紅色調研團暑期實踐

發布者:徐衛民發布時間:2023-08-29浏覽次數:69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确保紅色江山後繼有人、代代相傳。”我院杏林築夢紅色調研團開展了主題為“尋紅色足迹探過往華章,觀今之變革築紅色信仰“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利用假期回到家鄉,尋訪紅色基地、挖掘感人故事、緬懷革命先烈、傳承英雄精神。

 

一、參觀紅色博物館,回望過往奮鬥路

隊員們回到各自家鄉,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了紅色博物館,認真聆聽着文物背後的故事,切身參與到愛國主義教育中,并記錄下自己的感悟。

 

孫徐妍: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參觀感悟:主展館珍貴的史實資料、碑林上烈士們洋洋灑灑的簽名、國防園一排排先進的現代化軍事武器……通過本次沉浸式的參觀,我仿佛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亡國危險迫在眉睫之時,黃河大江兩岸崛起了一支鐵軍——新四軍。這支隊伍百戰百勝,令敵人聞風喪膽!他們的英勇氣概令我感到無比欽佩與震撼,我們應當銘記革命先烈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并把這種紅色精神與責任意識落實到我們的日常行動之中,争做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劉晨曦:泰州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

    

    



參觀感悟:參觀雖已結束,我的内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回想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們為了革命的勝利而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最終拯救中國于危難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了“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應當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們堅忍不拔、視死如歸的奉獻精神,繼承并發揚光大,要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為現代化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談笑:宜興革命烈士紀念館

    

    

 

參觀感悟:“郁郁青柏掩忠骨,烈烈英魂訴長風”,蒼松翠柏環繞的宜興革命紀念園莊嚴肅穆,紀念碑巍然聳立。紀念館内,當年的曆史随着陳列的物品而展開,在紅色影廳裡我還觀看了愛國主義教育片,了解到宜興富有光榮革命傳統,在打擊日本侵略者等偉大鬥争中,宜興的共産黨員們前赴後繼,一大批革命先烈們慷慨就義,充分體現出先輩們的崇高品質和浩然正氣。我們應當尊崇英烈、銘記英烈、學習英烈,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

 

曾騄钊:湖北遠安縣瓦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參觀感悟:體驗館中陳列的一件件展品、描述的一樁樁事迹,曆經歲月的淘洗,革命先烈的形象不僅沒有褪色,反而愈加高大了,一個個革命先烈的名字幻化成一個個英雄的戰士,仿佛向着前方沖鋒。正是他們當時的艱苦奮鬥,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生于和平盛世,我倍感榮光與幸福!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應在追尋紅色足迹的過程中,用心體味與學習,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李俊雨:雲南曲靖市陸良縣青山革命烈士陵園

     

     

 

參觀感悟:看青山埋骨處,聽烈士英勇傳,感紅色革命情。進入陵園,一尊尊墓碑映入眼簾,心情頓感沉重,那每一尊墓碑裡都是一位為國捐軀的勇士啊!“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是我在參觀陵園時感觸最深的一句話。看着刻着戰士形象的浮雕,聽着屬于他們的故事,我不禁感慨,為了新中國,有多少人犧牲流血啊,可他們前進的步伐卻從未停止!作為中國人,我為他們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二、訪談紅色人物,追溯紅色記憶

隊員們提前約定訪談時間,走訪家鄉紅色英雄人物,深入學習他們的事迹。并在訪談結束後,利用所學專業知識,為老人測量血壓并提供應養生建議,根據老人身體狀況進行适當**。

 

茶雨榕:采訪“對越自衛還擊作戰”退役老兵劉建軍

 

    

 

  

 

劉建軍,參加過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和1984年老山、者陰山地區作戰,同時他也是一位優秀的共産黨員,為守衛中國西南邊境作出貢獻。

當回憶起令他印象最深的老山作戰時,他發出了“我們犧牲了上百位戰士,太慘烈了”的悲歎!老兵聲情并茂地講述着戰鬥時生死存亡的驚險場景,即便兩度經曆過戰争的殘酷,他仍然表示“作為軍人,服從命令為天職,一旦國家有需要,我就上!” 采訪中,讓茶雨榕同學感觸最深的是劉建軍同志多次提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不僅是他戰鬥時的信念支撐,也是他對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

老兵劉建軍在給青年一代的寄語中這樣說道:“有時間要多關心國家大事,危險時刻都在,國家一旦需要,不要有什麼猶豫。不僅軍人,每一個國民,特别是中國的青年,更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要有這個擔當、責任感!”

 



孫幸達:采訪退伍老軍醫姚亞娟

     

     

 

姚亞娟,1961年參軍并服役于上海某野戰醫院,1988年退役轉職為普通醫生,其夫戴興濤也是一名軍人。

當問到“入伍動機”時,姚亞娟回憶說“我父親曾在陳毅元帥麾下服役,大哥又參加了志願軍,他們對我的影響很大,我也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老人還與孫幸達同學分享了軍旅生活,剛到部隊時她才16歲,同屆的一個年級稍長的女生教她洗衣、疊被子,令行禁止的部隊紀律讓她做事愈加雷厲風行,奠定了她此後的性格。老人十分鼓勵青年一代去參軍,她說“當兵就像鍛鐵一樣,部隊會打磨你的棱角,錘煉人的意志,寬厚人的性格。”

因老人身體原因訪談時間不長,但姚亞娟積極向上的精神令人震撼。“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還有許多優秀的女兵讓巾帼之花在前線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三、追尋總書記紅色足迹,點亮新時代信仰之光

一個個紅色足迹點燃了激 情,一句句殷殷囑托照亮了心田。“對我們共産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曆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迹遍及祖國山川,走一路、講一程,串珠成鍊、縱貫百年,重溫曆史、追憶先烈,闡述原理、發出号召!隊員們也沿着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紅色之路,品讀習近平總書記講過的黨史故事,深刻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力,并從中汲取奮進力量。

 

本次“三下鄉”暑期實踐社會活動中,團隊成員們參觀紅色博物館、訪談紅色人物、追尋總書記紅色足迹,回望了波瀾壯闊的奮鬥曆史、追溯了英雄人物的往昔光輝、感受了信仰的無限力量。隊員們今後将以堅定的信念和飽滿的熱情,不斷塑造自我,不僅要把愛國情懷永駐心中,而且要像先輩們一樣,将愛國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落實到具體行動。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Baidu
sogou